在线咨询1
在线咨询2
在线客服
扫一扫

扫一扫
莱诺赠送神秘大礼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6-112-722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19世纪的欧美认为,中国产生不了高水平的艺术

作者:admin     点击:490      时间:2021-05-06
19世纪的欧美认为,中国产生不了高水平的艺术

张风(-1662) 松荫对奕

欣赏中国山水画,就仿佛我们欣赏音乐。绘画的气氛和色调、书法线条的律动、画家的笔墨技巧,还有那逐渐展开的山水长卷,使我们能在这时空统一体中进行活动,这就具有某种音乐的效果。这个比喻还可以发挥,因为绝大多数场合下,听的总是一些熟悉的作品,我们并不会觉得讨厌。一经大师演奏之后,每件熟悉的作品都面目一新。演奏家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演奏中细微的变化以及娴熟的技巧,无不给人以非常愉快的感受。中国山水画也是这样。特别从14世纪起,起作用的不在于主题是否新颖(它可以很陈旧),而在于画家如何表现,在于他技巧水平的高下。

19世纪的欧美认为,中国产生不了高水平的艺术

消夏图

就在我们把中国绘画的“音乐感”作为欣赏的基础时,如果仅停留在视觉愉悦范围之内,我们就不会体会得很深。在这一点上,关于音乐的比喻中断了。贝多芬晚年的四重奏作品,在历史上各有其地位,但对完整的欣赏来说,搞清其渊源所在,有点大可不必。因为它们自己会说话,超出了时间的局限。中国画并不尽然,中国画家同时也是文人,很讲究技法的师承,并能掌握多种技法或技巧,他们吸取前代大师的精华,又影响同辈和后来的画家。许多作品,特别是后期的作品,多具有风格上的关联。如黄公望刻意师法巨然,而文徵明在竭力效仿黄公望,画里面如果找不到这类借鉴的痕迹,就好比谈话中漏听了朋友隽永的引语,使人不得要领,兴致索然。

19世纪的欧美认为,中国产生不了高水平的艺术

沈周 渔家乐 立轴

由于中国画家精通历史,所以论述中国画要是离开历史观点,就将陷入困境。学习传统如同师法造化,已成为画家产生灵感的丰富源泉。这到18、19世纪更是如此。我们常把中国想象成永恒不变的国家。这是不正确的。中国有过动荡不安的过程,出现过暴乱和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打破了一些时间较长的统一局面。戏剧性的社会变动反映在艺术上,和欧洲从古典时代到今天的艺术史很相像,不仅绘画风格的发展演变明显清晰,而且画家的社会地位、画家对艺术的态度,还有艺术哲学本身,都发生了迅速的变化。

19世纪的欧美认为,中国产生不了高水平的艺术

陆治 幽居乐事图

实际上,西方人经过了四个世纪的漫长岁月,才开始了解中国画。在17世纪很有希望的接触开始之后,欧洲人对中国艺术的反应是冷漠和谨慎的,没有多大的兴趣。伟大的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 -1610)关于中国的百科式的著述,对中国绘画只带过一笔,未置可否。葡萄牙学者曾德昭( Alvaro de Semedo)对此略加重视,曾在1635年写道,中国人物画虽然很弱,可艺术家描绘自然却相当出色。“他们绘画中的奇特性胜过了完整性。由于既不懂用油画技巧,也不知道明暗法,所以画出来的人物形象,全无美感。但他们画树木花卉禽鸟等等,却非常逼真。现在有些人受了我们的影响,在运用油画的技法,开始画出完整的作品。”

19世纪的欧美认为,中国产生不了高水平的艺术

陆治 渔歌图

1675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第一部世界艺术史中,乔齐姆·冯·萨金特描述了他得自中国的一组画(他可能是在罗马的耶稣会见到的),他对像是“中国最伟大的画家”所刻的非洲人希吉木都的欢愉形象,大吹了一通。可是18世纪的著作家们,比其前辈更少提到中国画。因为当时欧洲流行着瓷器和屏风,对这类舶来品和纯粹的装饰艺术,他们似乎感到心里有数了。这种十分浅薄的认识,最后在查尔斯。兰姆的散文名篇里得到了概括,认为画在中国茶杯上的这些玩意儿,是个“透视学之前的世界”。

19世纪的欧美认为,中国产生不了高水平的艺术

王时敏 临黄公望拟董源夏山图

兰姆文雅的讥谕几乎成了对中国装饰趣味( chinoiserie)最后的恭维。此后,随着欧洲列强的东侵,人们对那种雅致的工艺品更没兴趣了。在19世纪,东西方相互理解的大门,非但没有敞开,反而砰地关上了。恐怕他们认识不到中国画除了它的魅力,还有很丰富的内涵,甚至无法领会中国画家意图中哪怕是很表面的东西。这主要是教会使团制造了很坏的舆论,致使19世纪的欧美各国认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产生不了高水平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