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
武汉聚福尚品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18971052233
公司地址:武昌区中南路街武珞路340号百胜中南首府一号楼5号商铺
企业邮箱: - c-h-f-y@jfspculture.com
书画市场价格,到底谁主沉浮?
书画价格谁主沉浮之画家价
画家之间攀比作品价格的情况比比皆是,一方面出于画家本人虚荣心作祟,另一方面,画家们深谙投资者一个心理:只买贵的,越贵就意味着越好,跟涨不跟跌。
还有一个导致画作价格难以统一的现象,更是画家们惯用的炒作手段,就是所谓的“变通手段”——人人争作全能型画家。如某某画家的工笔人物画10万元一平尺,但其实已经超出了市场承受能力,他进而转向出售写意人物、花鸟、山水作品,甚至是书法作品,价位当然是很低廉的,与其工笔人物画价格相差数倍。这就是为了使画家的典型作品价格保持高位,“憋住”价格,用其他绘画门类来变现的常用手段,并美其名曰地标榜自己是齐白石、吴昌硕一样的全能画家。
画家典型风格的作品“漫天要价”,非典型风格的作品“坐地还价”。但书画价格能由画家本人说了算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应对这种情况,藏家应该尽量选取画家的典型画种和典型风格,这也是避免赝品的有效手段。
书画价格谁主沉浮之画廊价
画廊制定价格有些是自行定制,有些是与画家协商后的价格。有人说:“其实多数知名画家背后都有一个相对成熟的运作团队,每年要涨多少钱,要投放到市场多少画,作多少宣传,上多少个杂志封面,甚至办多少个展览,这些都有相对明确的安排,当然,获益后的实际分配也是在不断调整。”这种包装方式现在十分普遍,良性的、适当的宣传对画家与市场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很多画廊往往会采取对艺术家作品“买断”的方式,也就是画家在几年内的所有作品都归某一画廊所有,并通过各种手段将画家及其作品的价位短时间炒作到一个离谱的高位,将手中作品尽数售罄后,停止与该画家合作,再物色新的目标,而该画家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无法再回到理性的行情中去,这其实是对画家毁灭性的包装方式,特别是很多有才华的年轻画家都难于抵御诱惑就此走上了“不归路”。这种包装后售出作品的价位其实远远脱离了其真正的经济价值与学术价值。
资深市场评论专家齐建秋感叹道:“现在的市场行情跟几十年前相比基本出现了倒置,现在要到画家手里买画是最贵的,对于那些真正称得上有稳定市场的代表性画家如刘大为、冯远、范曾、何家英、贾又福、史国良等人,如果从他们手中拿到画立刻到市场上卖会缩水一半甚至60-70﹪,也就是20-30万元每平尺买进的,到了市场上一般流通的价格是12-15万元一平尺左右。”当然,多数画廊的定价会与画家本人同步,或是略低一些,因为他的收购价往往会相对比较便宜,甚至可以对折拿货,也有售价稍稍高出画家自报价的情况,这也是力挺画家的表现,但最终真正成交价会便宜很多。
这种画廊的售价可以作为一个参照,但仍然不是画家作品的真正价位。
书画价格谁主沉浮之拍卖价
目前很多画廊都在抱怨拍卖公司已经跨过画廊,开始履行画廊的职责,作品不是由藏家或画廊提供,而是画家本人直接“供货”。这一方面说明画廊本身的运作出现了很多弊端和滞后性,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画家的参与也是无法实现的。很多非知名画家在不经过画廊的包装与合作的情况下就直接通过种种关系将作品上拍,作品最后由画家本人以底价拍回,博得一个拍卖纪录,以此来混迹江湖。与此相似,很多知名画家甚至是某一领域的领军人物也会在自己作品可能出现流拍的情况下找到自己的铁杆藏家高价举回来,私下里补给藏家好处,目的是让自己作品的市场价位保持坚挺。
相对于画家本人与画廊而言,拍卖价格中的水分可能更大也可能更小,因为这种价格包装是需要相当高额的代价,当代书画板块对于画家相对早年的作品拍卖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淘洗,存在一定可信度,而对于那些一年一个价位、甚至一月一个价位的画家,或是从未在市场上露面,作品突然拍出高价的画家,我们的藏家们就要有所警惕,会不会是画家与拍卖公司做了“局”。
因此,拍卖价也只能是一个相对的参考价,有时甚至连参考的价值也不具备。
书画价格谁主沉浮之地下价(出货价)
现在,国家在扶植文化产业,地方更是力挺本地画家,业内人士称:这种书画价格存在地区差的现象很普遍。例如山西人见到王铎、傅山的书法便要倾力收入囊中,广东藏家见到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的画便要争先购买,这一普遍现象就造成了地区价位差异。一张潘天寿、林风眠的画在山东卖50万元,到了浙江很可能100万也打不住。这种情况在画廊业发生得最为频繁,很多画廊在店面中主推的画家一个月也出不了几张货,但凭借着省市间的价格差会在很短时间获得极大利润,也就是私下里的“暗流涌动”。这样的出售价格显然也是无法作为画家价位合理标准的。
据了解,如今多数知名画家都有用自己的画作来换取红木家具、古董器物甚至房产的习惯,这时的画家们对企业家的慷慨往往大为激赏,企业家所馈赠物品的价位更是贵得惊人,作为回馈,画家们作品的质量往往难于与代表作比权量力,甚至粗劣不堪。这样为数可观的作品流入市场后自然比较低廉,也就很难成为考量画家作品价位的参照。
潘天寿作品
林风眠作品
我主沉浮之学术价值与市场供求关系
如果上述因素都无法有力地支持画家润格成立,究竟什么才是画家作品价格真正可以参照的标准呢?齐建秋先生给出了答案:“深层决定因素——学术价值;外部决定因素——市场供求关系。”也就是藏家要用时间和书画鉴赏知识去衡量画家作品的学术价值,管住自己的耳朵,用自己的眼睛与判断力去体会作品的质量,穿越头衔与铺天盖地的炒作手段,用代表作和典型作品去比较预购作品的质量,判断预购作品是精工之作还是敷衍之作。
有需求才会有消费,真正市场上坚挺的画家,他们作品的价位涨幅永远是平稳增长的,当需求量下降而价格反涨时,这就违背市场的规律了。书画作品与股票也有相似之处,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只涨不跌的,齐白石、李可染也会有流拍的作品,价高了就可能无人接盘,这就是市场供求关系的规律,这也就是书画价格的最终决定者。